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新闻 > 南宁市卫生学校开展《数字化义...

南宁市卫生学校开展《数字化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思政主题实践活动

日期:2025-07-14 13:50:00

近日,南宁市卫生学校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思政主题实践活动。教研室副主任王瑛瑛在《数字化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中,通过实施“壮锦体验探究—技术转化融合—感受团结之美—课后拓展实践”四个教学环节,巧妙地将民族团结与义齿修复技术紧密融合,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专业与思政浸润之旅。

 

壮锦博物馆:在文化体验中开启学习之旅

 

在壮锦博物馆,学生们观察壮锦的制作工艺,将壮锦的“通经断纬”技法与义齿支架的金属铸造相类比,深入讲解壮锦中石榴纹样所蕴含的家族团圆寓意与义齿修复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们对民族传统技艺与口腔修复技术之间的相似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齿科产业学院:在技术学习中深化理解运用

在晶钻齿科产业学院实训中,王瑛瑛借助3D建模软件,将侗族风雨桥的榫卯结构与义齿支架连接点的精准计算相联系,强调精准性在口腔义齿发挥功能中作用,并进行分组实训。第一组从风雨桥的受力分析和桥面纹理设计中汲取灵感,探讨如何优化义齿支架。第二组则聚焦于卡环设计,从壮锦边缘锁边工艺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出发,思考如何改进卡环以适应不同患者需求。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查找资料,有的进行软件模拟,还有的动手尝试改变卡环的厚度和宽度,现场充满了创新与探索的气息。

 

民族广场:在社会实践中升华民族情怀

经过实操,王瑛瑛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到了承载着厚重民族团结印记的南宁市民族广场,开展社会实践。首先,通过分享学校义诊队为壮族阿婆制作带有绣球纹样义齿保管盒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义齿修复工作不仅是修复牙齿,更是连接情感的桥梁,就像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牵挂与关爱。接着,学生们以石榴为主题,现场制作手工造型作品并进行展示。全体学生纷纷表示,他们将以壮锦经纬之匠心,铸义齿修复之精准;以石榴抱团之同心,护民族口腔之健康的决心。

 

课后拓展:在人物采访中巩固成果

在课后拓展环节,学生们采访身边的少数民族口腔医生,了解他们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采访中,学生们得知壮族医生在给患者讲解义齿护理时会用壮语编口诀。这种将民族文化与专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课程思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将民族传统技艺与现代义齿修复技术的有机衔接,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医疗卫生事业、传承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 口腔医学技术教研室、相思湖校区思政艺体党支部

撰稿 ∣ 潘馨声

图片 ∣ 肖   雯

编辑 ∣ 谌湘芬

一审 ∣ 韦振飞

二审 ∣ 陈   淙

三审 ∣ 卢   青

终审 ∣ 方   莉